慈母手中線,游子身上衣。
臨行密密縫,意恐遲遲歸。
誰言寸草心,報得三春暉。
————唐 孟郊 《游子吟》
母愛像陽光,溫暖細密,讓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勇敢地面對黑暗。
現在的母親節,起源于美國,是由一位名叫安娜·賈維斯的女子,為了紀念她不幸逝世的母親組織的紀念活動。其母親生前所服務的教會為此指定其母親的忌日——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,后經賈維斯的推動,美國于1913年確立了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,之后逐漸在其他國家傳開。
現代的母親們一般都身兼數職,是母親、女兒、妻子、還是職場達人,日常的忙碌,生活、工作的壓力,讓我們的身體時常出現不適,往往會出現體倦乏力,食欲不振、腸鳴腹瀉的癥狀。這個時候不妨使用——北京同仁堂參苓白術顆粒。
參苓白術顆粒出自宋代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參苓白術散方,由人參、茯苓、白術(麩炒)、山藥、白扁豆(炒)、蓮子、薏苡仁(炒)、砂仁、桔梗、甘草等10味藥組成。為經典補脾良方,尤宜脾氣衰弱引起的慢性腹瀉。方中人參、茯苓、白術、甘草(炙),補脾肺之氣;山藥、蓮米補脾固腸;扁豆、苡仁健脾滲濕;陳皮、砂仁理氣溫胃;桔梗不僅能引諸藥上行,它與山藥合用還能防止辛溫香燥的藥味損傷肺陰;大棗既可調和諸藥,又補養脾氣。諸藥合用共奏健脾、益氣之功能。本藥可以健脾、益氣。用于體倦乏力,食少便溏等癥狀。對于脾胃氣虛夾濕者尤為適宜,表現為:納谷不運,腹脹,胸膈滿悶,食欲不振,四肢無力,面色萎黃,食少便溏。多用于治療慢性腹泄,慢性胃炎,胃腸功能紊亂等胃腸道疾病。
食欲不振,體倦乏力的飲食宜忌:
宜食食物:
具有補脾益氣、醒脾開胃消食的食物,如鍋巴、薏米、熟藕、粟子、山藥、扁豆、豇豆、牛肉、雞肉、兔肉、牛肚、豬肚、葡萄、紅棗、胡蘿卜、馬鈴薯、香菇等。
忌食食物:
1.性質寒涼,易損傷脾氣的食物,如苦瓜、黃瓜、冬瓜、茄子、空心菜、芹菜、莧萊、茭白、萵筍、柿子、香蕉、枇杷、梨、西瓜、綠豆、豆腐等。
2.味厚滋膩,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物,如鴨肉、豬肉、甲魚肉、牡蠣肉、牛奶、芝麻等。
3.利氣消積,容易耗傷脾氣的食物,如蕎麥、山楂、蘿卜、香菜等。
|